理论探讨

首页 / 评价工作 / 理论探讨 / 正文

理论探讨

【杨思洛 陈志灵】构建中国特色的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2日 17:03浏览次数:

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强调,改进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以内容质量评价为中心,坚持分类评价和多元评价,完善同行评价、定性评价,防止过度使用基于“影响因子”等指标的定量评价方法评价学术期刊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期刊评价是优化期刊建设和管理利用的核心依据,也为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等提供重要参考。目前国内期刊评价体系主要利用传统引文类文献计量指标,多侧重于理论型学术期刊,更关注“核心”的头部期刊。而应用型期刊主要面向职业技术专业人才,侧重刊载职业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研究。大量行业技术或职业教育知识特色,决定了其对应用实践的偏重。传统期刊评价体系的引导并不完全适用于应用型期刊,对应用型期刊服务于行业技术发展、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应该考虑分类、多元评价方式,充分把握新需求、新技术、新契机,推进理论创新和系统评价,构建中国特色的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挖掘应用型核心期刊,助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构建中国特色的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要做到“四个突出”:一是突出需求导向,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明确应用型期刊建设目标,完善评价制度,着力解决评价中重数量指标、轻质量实效等现象。二是突出问题意识,针对存在的分类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指标表面化、标准定量化、结果功利化的问题,科学确定评价标准,开展多层次差别化评价,提高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三是突出系统思维,统筹应用型期刊目标,加强全周期评价、后评价和过程回溯,提高评价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四是突出中国特色,坚持自主创新评价,鼓励个性化发展,为中国乃至世界应用型期刊评价作出示范。具体而言:

  紧跟国家战略需求,优化期刊评价目标。评价目标承载了评价活动的指向和关注点,是评价的起点。应用型期刊具有技术实践等独特性,明确制定与战略需求相契合的评价目标至关重要。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推动应用型期刊整体实力提高,是总目标。经济社会层面上,技能型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需要应用型期刊作为行业技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支撑,从内容质量而非形式数量切入,精准、系统地评估高质量应用型期刊,是其根本目标。教育层面上,应用型期刊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人才培养评价的重要依据,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密切相关,其评价需要考虑多方面现实需求,力求真实、合理、公正,以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实施,这是应用型期刊评价的关键目标。

  特制期刊等级分类,构建特色指标体系。分类是评价的前提。一方面,鉴于应用型期刊内部存在质量、影响力等差异,需划分等级,实行分级评价。从细粒度的视角,按一定比例将应用型期刊划分为权威、核心、扩展、入库等级,便于等级间和等级内进行准确比较。另一方面,需制定针对应用型期刊分类方法,全面落实分类评价。除传统的期刊、学科、图书分类之外,职业教育分类和行业领域分类标准更能匹配应用型期刊的特性,通过传统和新兴分类结合,定性和定量相辅,实现更科学、精准的分类评价。另外,已有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由被引量等定量指标组成,较少涉及期刊的社会影响和价值贡献。而应用型期刊的价值恰恰在于为社会行业服务,这是已有体系无法反映的,也决定了已有体系对应用型期刊评价的不适性。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除关注内容生产、知识传播、声誉表现之外,更需要聚焦于期刊社会服务和价值情况,突出期刊代表性贡献,构建具有可操作性、权威性、新颖性的特色指标体系,全面揭示应用型期刊发展水平,凸显其价值。

  规范评价标准流程,深化期刊评价层次。应用型期刊评价需要规范流程,以保证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认清评价需求、把握期刊特色、分类分级评价、同类级别比较是评价的基本原则;定性定量结合、主客观协同分析、特色综合兼顾是评价方法的选择标准;严谨、科学、透明、公正是评价流程的必要保障;积极鼓励和推进第三方评价是重要手段。而在评价层次方面,应用型期刊评价具有动态性、前瞻性、复杂性、广泛性和多样性,需要注意评价数据的多源性和评价角度全面性。全面收集内部多维、多元数据,体现外在指标与内在实效的统一,实现综合评价;适当淡化表面量化数据,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收集外部表现数据,特别是社交媒体利用信息,突出标志性成效和文本案例数据;加强评价数据管理平台的构建,集过程、结果、方法、服务于一体,实现评价的多维化、全方位、跨时域,落实多层次差别化评价。

  把握新兴数智技术,打造全周期管理平台。数智赋能为助力应用型期刊精准、动态性评价,构建从“期刊画像-工具开发-评价实施-结果输出-用户反馈”全周期管理平台提供了优越条件。新兴数智技术能够为实现评价指标智能化、过程自动化、结果精准化、管理高效化、服务智慧化提供技术基座。在此之中,数智技术开拓了应用型期刊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健全了期刊评价数据来源,提高了期刊评价效率,升级了期刊评价管理,也便利了用户对应用型期刊评价结果的使用。而这一平台的打造,是应用型期刊评价融入开放网络、接轨当代网络传播、提高期刊在学术社区的活跃度的关键途径之一,有助于引起专家学者等重视,促进应用型期刊建设的创新和进步。

  公开透明评价过程,重视融合性评价。公开透明是维持公正性、反映实际、体现权威性的前提。公开透明指标的原始数据,包括数据来源、采集和聚合方法、更新频率、存取方法、数据质量监控、验证方法,以此来保障数据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目前,简单的“量”难以代替“质”的丰富内涵,不能反映现实状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融合性评价是期刊评价的新方向。定性评价中,可以探索公开专家或评审方信息,公布同行评议内容,允许期刊编辑、作者读者、社会公众对过程评论反馈等方式。定量评价中,可以探索公开计量指标含义、统计方式和对应权重等方式。要把握好“定量”和“定性”的关系,充分运用“融合评价”,以精准与简洁的数量为基础,注重质量和实效。树立中国标准,把典型案例与凸显自身特色的开放性“留白”作为定性评价的素材,通过代表性事件案例和调查访谈充分体现应用型期刊内涵式发展程度和质量状况。

  引导期刊高质量建设,助力中国特色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需要应用型期刊高质量建设的支持和推动;应用型期刊应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为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和舆论引导,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对应用型期刊而言,其特有的行业技术知识,推动着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重要领域的发展;其聚焦于实际问题的实践、应用研究,关注到社会问题,引导社会关注焦点,从而促进社会进步;其也为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重要支持。因此,构建应用型期刊评价体系,更需导向应对中国特色实践问题,发挥期刊的社会价值,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引导应用型期刊高质量发展,从而支持国家科技和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Copyright © 2004-2023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rccse@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