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十四届全国科学计量学与科教评价研讨会现场,《中国图书馆网络影响力评价报告(2023-2024》召开发布会公开发布。
该报告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专业委员会联合研发,旨在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
该报告按照“战略需求—理论支撑—方法模型—应用实施—报告研发”的思路展开。遵循定性定量结合、主客观协同、综合特色兼顾等原则。评价目标独特,契合战略需求;慎选评价对象,优化图书馆分类,科学构建评价模型;聚焦开放网络环境,合理应用数智技术;拓宽数据来源,优化结果等级划分等。
该报告基于5W传播理论,分析图书馆网络影响力的形成过程与机理,从网站影响力、新媒体影响力、网络社会影响力、网络学术影响力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中国图书馆网络影响力评价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以及21个三级指标。评价指标强调代表性、可操作性、权威性、新颖性等,以求全面、科学、客观、准确地反映我国图书馆网络影响力。
该报告选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三大类作为评价对象。具体涉及2759所普通高校的图书馆,其中本科院校图书馆与专科院校图书馆各有1270和1489所;另有代表性的公共图书馆共1488所、专业图书馆共66所。使用数据挖掘和爬虫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与解析处理;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人工识别对数据反复验证。
为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从地区、院校类型、图书馆类别等维度共产生12个排行榜,包括中国本科院校图书馆网络影响力总排行榜、中国公共图书馆网络影响力总排行榜、中国专业图书馆网络影响力排行榜等,彰显了“分类评价,同类比较”的原则。通过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我国图书馆网络影响力,为学界、业界、馆界以及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研究表明,我国图书馆整体上比较重视网络化发展、网络服务和资源建设,积极利用互联网及新兴媒体传播图书馆资源,但也存在区域发展、类型发展和单指标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与会者认为,作为国内首个图书馆网络影响力评价报告,该报告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图书馆网络影响力评价体系,助力我国文化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需求;全方位、多角度揭示了中国图书馆网络影响力现状,为图书馆的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提供参考和支持,以期推动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来源:转自光明日报